2023-03-03 09:59 | 作者:不会写诗的海子
哲学爱情的名称
1、第三境界------相互承诺
2、在爱情的甜蜜中彼此欣赏对方的美,不断肯定自己的选择
3、第四境界-------彼此欣赏
4、第一境界-----平等相待
5、没有学过哲学的人照样也谈恋爱,结婚生子。
6、既然是生活,就蕴含着哲理。
7、爱情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个情绪。
8、外国的有文学价值的书有些难啃,亚洲岩井俊二的情书,一定要看书,不是电影,这是一个曲折的暗恋的故事,结局戛然而止,手法不错。美国菲茨杰拉德的《了不起的盖茨比》,先打预防针,很难啃,但如果坚持看完,就会理解美国把这薄薄的小册子列为仅次于《尤利西斯》(自以为大部头的不知所云的意识流小说)的第二伟大的小说的原因了。汪曾祺的《受戒》,这篇应该很熟悉了,太美了,不愧为生在江南的作家。这篇不太好找,希望你找的到,亨利米勒的《初恋》,一个敏感的小伙子在受到青春期无情冲击而窘迫的故事,在那一瞬间,真的单单只有喜欢。但结局甚是搞人,伤感,对生活,自己的无奈。这两个短篇也不好找,塞林格的《九故事》中的《笑面人》和《史密斯的蓝色时期》两个短篇,通篇以第一人称极具搞笑的叙述自己或他人的爱,看似冷血和不成熟,但我认为,感人在经典中通常不以煽情的方式出现,可能你对塞林格另一部小说更为熟悉《麦田里的守望者》。运气好的话书店现在还有的卖。最后一本,在于爱情这个主题,是比较另类的,但不可否认的是,他能感动人,这似乎又不仅仅是爱,顾城的《英儿》,你绝对不会看的太懂,但那不妨碍什么。书要的是心。也许在这些书中你找不到一种所谓的强势的,轰轰烈烈的爱,是的,我以为,那样的爱只存在于大环境下的书,牵扯到什么人类,历史,责任等等,这些书中当然也有经典,但我不喜欢,为什么?因为我不喜欢吃大杂烩。
9、众所周知,“柏拉图式恋爱”的另一个称呼,就是“精神恋爱”,顾名思义,是指处于恋爱关系当中的两个人,只停留在精神方面的欣赏和维持,而在实质方面却没有什么进展。那么,这种恋爱情况,怎么会冠以“柏拉图”之名呢?其实这个疑问,我在高中时候就有过,那时在网络上看到一部电影,就叫作《柏拉图式恋爱》,整部电影从头到尾,都是那种拖拖踏踏的情节,甚至看不到一丝开花结果的希望,所以影片具体讲述了什么,印象并不太深,但是这个电影的名字,却深刻地被我记住了。因为,“柏拉图”这个名字很是响亮。直到最近开始接触哲学方面的东西,才又想起“柏拉图式恋爱”这个词来。于是想做一次总结和归纳。
10、但是,哲学对于爱情的认识,可以说主导着恋爱婚姻生活。
11、爱情的三要素是:激情,承诺,性。
12、情窦初开,懵懵懂懂,风花雪月,两小无猜,朦朦胧胧,若即若离,如痴如醉,一日三秋,眉目传情,含情脉脉,山盟海誓等
13、第二境界------无私付出
14、耍朋友,也可以叫谈朋友,
15、如果你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,就会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生活中的矛盾,使生活更加美好。
16、爱情是情感生活。
17、爱情唯一真正的目标是获得心灵的成长
18、爱情,是一种奇妙的精神产物。人创造爱情、品尝爱情,有时候却被爱情折磨的死去活来却心甘情愿。
19、在爱情中,喜欢处处为对方着想,希望不断地给予对方,无私地奉献爱
20、所以,哲学与爱情并没有太多的联系。
21、爱情哲学书;《放下,爱》《素年锦时》《爱情,不是得到就是学到》《爱情之福音》《爱情的哲学》无以数计的成长书籍曾对爱情进行描述,并从不同的片断面向切入,彷佛为紊乱的感情──也就是爱情,带来一丝曙光。
22、第五境界-------在爱与被爱中获得成长
23、真正的爱情,与阶级无关,与种族无关,与年龄无关,与家境无关
24、爱情又是一种奢侈品,有些人玩不起爱情,硬要把命运和已颓废的爱情捆绑在一起,他们没有名字;有些人生来就有玩弄爱情于股掌之上的资本,但他们不懂爱情,他们叫帅哥或者美女;有些人没有爱情,两个人在沧桑的岁月中,爱情之花还没开放就衍变成亲情,他们有名字但没人知道;更有些人经历或假想了太多不成熟的爱情,他们叫嚷着把爱情展现给世界看,他们是诗人或者精神病患者。
25、从中似乎知道了,如何让爱情永不褪色,如何成为热情如火的恋人,同时也理解到「为什麼男人不听,女人不看地图?」但是,这一切有什麼实质效应呢?全部帮不上忙,因为事实上,重点不是读到对的那一本书,就能在爱情的道路上走得称心如意。
26、双方都认为从对方得到的爱和幸福感大于从其他异性那里得到的
27、爱情是两个彼此性别不同的男人和女人,彼此爱慕生出的情愫。最初的两性结合只是为了满足本能需求和繁衍子嗣,而现代人的爱情已经有了更多的精神元素,也是建立在本能基础之上更高的精神体验。
28、恋爱的还有一种说法是耍朋友
29、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爱情观,不同阶级、不同层次的人,恋爱的方式也有所差别。
30、爱情哲学的原理就是,懂得爱自己的人才懂得爱他人